江南陰雨

这里只有个人观点,而且都是错的,嗯?那还往不往下看了?

“奶头乐”式短视频

by 江南阴雨 on 2018-05-29

因为短视频的火爆,所以各种以视频业务为生的公司也多了起来,除了几个巨头都涉足短视频外,还有一堆小型的创业公司,在做着各种各样的短视频内容,比如知识类的,成长类,文化类的等等,似乎想抢占某一个垂直领域。但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,直到最近又翻了一下奶头乐理论,发现短视频想活的不错还是得符合奶头乐才行。

 

“奶头乐”理论用通俗点的话说,大概意思是:

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,来自于底层不断向上的流动,和精英形成了利益冲突。那要如何避免20%的精英,与80%的loser之间的冲突呢?可以给他们一个“奶头”,让这80%的loser心安理得地,接受咸鱼的命运。

 

要让屌丝安分守己,让精英高枕无忧,就需要采取温情、麻醉、低成本、半满足的办法,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。如同婴儿,有奶头吮吸,才能安静下来,不哭不闹。

 

最基本例如发泄型娱乐:开放色情产业、热闹选战造势、无休止的口水战、暴力网络游戏。或者是如满足型,报道无聊小事(可爱动物、明星丑闻)、廉价品牌横行(山寨手机、白牌服饰)、商品优惠活动(例如饰品、旅游签证)、大众化视听娱乐(偶像剧、动画、好莱坞)等。

意思大概就是这意思,各位可以自行理解一下,基本上低成本,不需要动脑思考, time killer式的娱乐方式都可以归类到这个范围内。自然充满了搞笑、趣味、猎奇的短视频也在其中了,也正是这种轻松就可释放压力的方法,促使了短视频火爆。

 

所以用短视频来传播知识型内容,带来的是极低的学习效率。既然是短视频,就会定义在不超过三五分钟,一旦超过了,许多人连点开的欲望都没有。而三五分钟说完的知识,注定只有要点和无法深入,在这个背景下阅读文字可能只需要十几秒就能完成。

 

现在随处可看到太多的以传播知识为借口的短视频,像如何做某道菜、诗文词解析、某某东西的使用方法、解读一本书或者文章、开车的好习惯等等,再加上一些人前面还要加上无谓的视频开场动画和介绍,某些场景下不能快进等,短视频传播知识简直就是个灾难。我一直有个看法,能接受低效率的学习者,基本上可以认为用“学习”来自我安慰的。今天终于听了五分钟语音,看了十分钟视频,证明自己并没有全在“奶头乐”里沉浸,于是更加心安理得地沉浸“奶头乐”。

 

每天听本书迎合了这部分人,有人说它实际上卖的不是知识,而是对知识的焦虑,我一直认为“得到”的音频是对文字的一种补充,如果说语音尚有一些场景不得不用,那么短视频卖知识简直是一无是处,这类传播的可能叫各类生活中的小技巧更合适一些。虽然说生活碎片化,但碎片化到要用最低的输入效率学习知识也不见得会成立。

 

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,娱乐式短视频是全民参与生产,而知识型短视频就只能靠专业人士或者机构生产,在生产人群上也不是一个量级的,没有生产人群持续产出,很难走到很远。而人人都能参与的短视频创作,注定不会太专业,一定是奶头乐似的娱乐型视频,像抖音。

 

所以似乎像短视频这类娱乐属性的传播,如果硬要和知识挂钩,可能从人的本性上来看就不会活的太好。

 

延伸阅读:
音频的低效率与知识服务的矛盾
推测:打造精英阅读的“得到”APP用户定位仍然是屌丝

如若不信
其实“奶头乐”理论仔细分析背后应用的话,可以归类到“细思极恐”那一系列中去,极大地解决了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素,而且参与这个产业中的多方都受益,简直是皆大欢喜。“你只需要傻逼地过完这一生就成!”,这句话真的很傻逼。

ruruobuxin

如若不信,扫码关注!

©原创申明 | 微信公众号“如若不信”和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原创,欢迎转发及完整标明原作者/链接的转载,若有其它形式转载请先联系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