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陰雨

这里只有个人观点,而且都是错的,嗯?那还往不往下看了?

音频的低效率与知识服务的矛盾

by 江南阴雨 on 2017-02-14

Gordon-Johnson

微信在发语音的时候,限制的时长是60秒,一直没有改变,即使后来因为微信的占有率和使用频率的关系,有人一条接一条长篇累述地发语音,也并没有增加语音的时长。因为60秒能满足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交流使用场景。但如果将60秒的语音,换成文字来阅读,基本上10秒就够了。阅读可以做到扫一眼就判断出什么内容,这种高效率绝不是语音能比拟的。

 

其实发语音其实是一种极为自私的表现,自己这边的效率是提高了,但却给对方带了大量的时间浪费与不方便。而且语音不可搜索,不可保存,如果听的过程中有中断的话,不得不从头重新来过。并且某些公共场合,社交场合,不时地将手机拿起放耳机上听,也会让对觉得很没有礼貌。如果是群语音,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,不可能听得过来。大约语音比较适合有闲的人,把它当做娱乐的一种方式。

 

目前来看语音在娱乐方面是个很好的应用,可以大致看一下『喜玛拉雅』和『荔枝』这两款音频类APP,上面播放次数最多的节目,是娱乐性质的节目,即使是长篇内容的播放,也是以娱乐为主。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,提供娱乐方式。

 

那么,如果脱离生活和娱乐,进入到专门的知识服务领域呢?60秒会不会是个瓶颈,不够用呢。那就得提下知识服务的音频问答应用『分答』与『值乎』了。这两个都是用户较多的付费问答服务,出人意料的都一致将语音时长限制在60秒。

 

那么你就会问了,『得到』也是知识服务,人家就是长语音,而且做的极好,你怎么解释?我曾在一篇文章《推测:打造精英阅读的“得到”APP用户定位仍然是屌丝》中分析过,现在我还是这个观点,正是因为『得到』的内容做的太好了,市场上没有能提供类似的高阶知识服务,所以才能让这批用户有选择地牺牲。所以这是一批视时间无所谓的一个群体,也不追求效率,他们有大把的空闲时间,他们渴望成功,渴望与众不同,渴望学习。并不在乎对方以什么方式浪费自己的时间,造成的结果是,越不在乎自己的时间,越平平碌碌,反而什么也学不到。

 

不过好在『得到』本身也有提供文字阅读的途径,还不算是太灾难的一件事情。既然上面我自己都说了,音频利用碎片化时间提供娱乐可以,那么为什么提供知识服务不可行了呢?

 

那就得先说音频的使用场景,无怪乎是拿手机阅读不便的时候,但又确实有空白的自由时间。能符合这两种特征的使用的场景真的不算多,挤地铁公交,运动中,开车中,做家务过程中,睡觉前的酝酿过程,其它间或可以一心两用的情况。

 

这些情况下,都同时有一件另外的事情要做,科学已探查明白一心两用是伪命题(关于这点还存有疑虑的人,可自行去翻查一些科学文献和结论。)一个人同一时间只能专心思考一件事情。如果同时在做两件事,要么是有一件事是不需要大脑参与思考的。要么是这两件事情在不停地切换,一件终止另一件补上,只是这个过程特别快。

 

而知识的学习正好是需要专心,需要大脑高度参与的,毫不费力就能得到的,往往都不是知识,是人人都有技能。所以在知识领域,通过音频学习只会得来两个结果,一是不停地切换大脑工作场景,两个都没做好;二是牺牲时间,图一安逸,接受低效率的音频学习。一个连低效率都能接受的学习者,大约也不会学的特别好。这也是为什么碎片娱乐可以,知识却不可以的原因。扪心自问,你有多少次一边干别的一边听知识,结果干完了,却想不起来听过什么了?

 

题图:Gordon Johnson
图片授权基于:CC0协议

如若不信
今天这里给大家安利一个福利吧,如何在微信中,自己方便发语音,又能让对方不受听语音的困扰呢?就是微信输入框后面点『加』号,找到『语音输入』,可以实时将自己的语音翻译成文字,我用了很久,翻译的准确率还是极高的,甚至还能辨别语气,自动加上感叹号和问号。更有甚者,连不标准的普通话,也能识别的很好。不过之前安卓手机没提供这一功能,不知道现在加上了没有,如果没有就换个苹果吧。

ruruobuxin

如若不信,扫码关注!

©原创申明 | 微信公众号“如若不信”和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原创,欢迎转发及完整标明原作者/链接的转载,若有其它形式转载请先联系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