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陰雨

这里只有个人观点,而且都是错的,嗯?那还往不往下看了?

让产品边界拓展自然发生

by 江南阴雨 on 2017-05-25

从产品角度来说,任何一款产品都有它特定的边界,一个产品能向外拓展到哪里,拓展多远,并不因为钱多、团队牛就能无限突破。这个边界是由产品的定位、业务能力、用户习惯等因素共同圈定的,能准确意识到并划出边界在哪里,是一个企业负责人、产品经理的重要技能之一。

 

当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,用户增长,日活数都达到了一定阀值上限,再继续增长十分缓慢和困难的时候,大多数或者说几乎所有决策人的第一想法是拓展产品的边界,因为这是最省力,最容易讲故事的方式。如果最终成功了,皆大欢喜,创新、远见等各种能力标签往都可以往身上贴;如果失败了,也没多大责任,因为本来就是拓疆开土,成功是小概率事件,别人也难去苛责什么。

 

边界本来就很大,做成了的企业有不少,比如美团,滴滴,都在1的产品基础上,一再突破原有的产品边界,且收获都不错;当然失败的更多,比如人人网,支付宝,最后都不了了之。然而边界本身不大,甚至专业领域的一些垂直类的小众产品,因为KPI或者严峻的市场形式,迫使产品去进行功能拓展,强行拓展边界,最后成了鸡肋或者惨淡收场的情况,几乎所有的产品都遇到过。要和宿命做深深的抗挣,要画个饼,要跟投资人交待等等,最后都只能通过强行拓展产品边界来实现,然后就陷入了仅为了拓展的恶性的循环,直至被拖累死掉,唉!

 

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将主业做好之后(或者主业做的一塌糊涂的时候),都试图去拓展产品的边界,产品边界其实和团队能力边界,公司边界互为影响。边界的拓展应该是产品自然发展和业务延伸的结果,是自然而然发生的,而不是被某个贴了光环的人生生地创造出来的,无根之树注定很难枝叶茂盛。

 

就像你的东西卖好了之后,自然会产生对物流的需求,这时候拓展一个物流仓储业出来,就属于业务发展而自然发生的。但因为东西卖好了,就去买下工厂,自己生产东西,试图控制上游产业链,这样的边界拓展就显得很二了。

 

微信刚公布的数据,月活已经达到了9.38亿,想继续提升这个数据,付出的成本将会很高,而收益会极低。一方面围绕着微信本身的主业来提升和拓展,像为了提升通迅效率,它不断升级和完善的语音识别功能。另一方面它也在探索它的其它边界。像刚上线的微信实验室,把内容入口提升到了和朋友圈并列的页面,试图提升自己在内容分发方面的能力。但做内容分发对微信是个挑战,它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,相反是一个全新产品边界的拓展,是无奈之下前途未卜的选择,结果就很难说了。

 

再看支付宝,当它拥有的余额越来越多的时候,自然会围绕着钱这个主线往下深挖,于是有了余额宝这样的投资类产品,再往下就有了其它的各种钱生钱的投资,这是属于自然延伸的边界拓展,但是当它迫于压力,从金融跳到探索社交的时候,就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产品,强行突破边界的结果大家应该也看到了,成功机率非常低。

 

其实对于大多数产品来说,能创造自已独特的价值,不需要继续投入太多就能有稳定的盈利模式,达到一种稳定的持续收益状态就很好。虽然做不到像微信这样是用户手边常打开的产品,但是做到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是用户第一想到的产品就能活的很好。

 

许多小而美,专注某一个领域的产品,都具有这个特征。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,产品边界的拓展,是业务延伸的自然结果,而不应该成为主业增长乏力,或者陷入困局之后的救命大招。

如若不信:
人们常说,只要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做到极致都可以活的很好,延伸到做产品其实也一样,大而全没有机会的时候,就从小领域做起,做到极致,然后让拓展自然而然地发生。

ruruobuxin

如若不信,扫码关注!

©原创申明 | 微信公众号“如若不信”和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原创,欢迎转发及完整标明原作者/链接的转载,若有其它形式转载请先联系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