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陰雨

这里只有个人观点,而且都是错的,嗯?那还往不往下看了?

美联航为什么不继续加钱赶人下机?

by 江南阴雨 on 2017-04-20

22.jpg_1000_560_13_d888

在美联航暴力驱客的事件中,为了让乘客让出座位,最开始开价是400美元,后加至800美元,还是没有人为之所动,最后航空公司选择了抽签决定,暴力逐客。

 

有人说,机票超卖(当然这次美联航不是超卖,是为了给机组人员让出座位)这样的利益分配问题,应该用经济思维去解决。航空公司之所以超售机票,是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考虑,那么让哪个乘客下飞机,也同样应该采取让乘客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方法解决。如果800美元没有人愿意下机,那么就该出价1000、2000美元……直至有人愿意下机为止。

 

这种方式也不会让补偿无限加价下去的,因为总会有一些人对时间不是很敏感,愿意晚一天再走。补偿的钱一旦超过他坐这趟航班的价值,就会达成交易,听上去好像是皆大欢喜的事情。

 

但美联航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?答案可能会让你吃惊,因为它不需要。与其加钱达成交易,不如直接叫警察拖走来的省事。

 

那么你可能会有疑问,这样暴力逐客会得罪一批客户,就不担心自己的品牌和服务受损,从而带来用户的抵制,进而造成收益下滑,影响业绩么?

 

答案也可能会让你很吃惊,因为它们也不用担心。

 

《流行制造者》的作者德里克·汤普森(Derek Thompson),通过调查发现,过去三十年中,美国飞机票的价格下降了50%,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服务质量下滑。

 

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各种网上比价的插件和网站出现,直接导致了航空公司之间的价格战。而乘客只会选择便宜的那家,哪怕你的服务很差。航班价格才是决定乘客选择哪家航空公司的关键。所以在美国同样的航线,一家降价,其它家通常也会跟着降。

 

为什么坐飞机对价格这么敏感呢?怎么不追求服务和品质呢?首先不管在美国还是在中国,坐飞机还属于比较奢侈的形为,花费相对来说比较高。其次飞机乘客两极分化,一种是飞的比较多,一种是飞的比较少,汤普森调查发现,在美国飞的少的乘客每年差不多只飞两次往返旅程。美国航空(AA)2015年度的数据,它一半的收入,来自90%的乘客,这些乘客当年只飞了它家一次。如果你属于飞的少的这部分,那么为你提高服务,吸引你再来就没有意义了。

 

而对于飞得多的那部分乘客,由于体量很小,给航空公司带来的收入很少,也没有动力去提升服务,再说飞机只是交通工具,通常几个小时睡一觉就过去了,提高服务对收入的影响几乎为零。何况你真追求品质,还有头等航可以坐,直接用高票价也买优质服务,也符合市场常情交易。

 

所以美联航根本就没必要提高补偿金让乘客主动下机,能不能把票卖出去,不取决于它的服务质量和口碑声誉,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价格。反正只要它以后,这些航线继续保持低价,一定还是有络绎不绝的乘客买单。根本就不用担心服务质量造成乘客的流失,只要低价就好,反正同其它航空公司竞争也得使用低价策略。

 

所以直接暴力赶乘客下机,才是它综合了各方因素后,做出的最经济的选择方式。也是最符合它自身利益的处理方式。看似不合理的做法,背后都是经济算计。

 

但是这次事件它肯定后悔死了,以前这么干都没什么事(事后大量的人爆料被美联航赶下去过)。偏偏这次有人录了视频,并且在社交网络上持续发酵,被全球人谴责,还引发了美国政要集体关注,股票当日也下跌,要是它知道这次的声誉受损带来了这么严重一系列后果,估计当时哪怕出到10万美元让乘客下机也心甘情愿。

 

如若不信:那为什么中国的航空公司服务都还普遍说得过去呢?那是因为我们有发达的高铁系统,让咱们的出行多了一种选择,航空和高铁的差异化竞争,也是航空提高服务的动力。说白了就是竞争,选择权在用户。

ruruobuxin

如若不信,扫码关注!

©原创申明 | 微信公众号“如若不信”和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原创,欢迎转发及完整标明原作者/链接的转载,若有其它形式转载请先联系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