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陰雨

这里只有个人观点,而且都是错的,嗯?那还往不往下看了?

筛选资讯这事,我还是更相信人,而不是机器

by 江南阴雨 on 2017-02-28

以前获得资讯靠听广播,后来通过报纸和电视,再后来网络发展,将报纸和电视都搬到网上,实现了电子化,一下子人们方便了。然后就开始了内容爆炸,用户也开始自己创造内容和传播资讯了,于是形成了传统媒体、网络记者、用户自己联合创造内容的混杂局面。这一下让许多资讯门户和应用十分迷惘,不知道该提供什么,各自纷纷寻找突破口。

 

这两年『圈子』理论很流行,大概是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几个小圈子中,而自己的这几个兴趣圈不相交,独立运行。人们的生活就是在不同的圈子之间频繁切换。听上去很有道理,也被大多数人听进去了。QQ群,陌陌群,微信群,还有刚兴起的小密圈等都成功应用了圈子理论。

 

于是我们看到了,在这些成功产品的感召下,这些资讯和门户各出奇招,产品形态一变再变,虽然折腾的五花八门,但总体方向还是由之前的编辑推荐往兴趣推荐上转变,靠更智能的机器和数据算法来猜你在哪几个圈子中,对哪些方面感兴趣,从而来做精准推荐。以期望能猜对你的小心思,让你恋恋不舍,多打开一会,不都说碎片时间是价值不可估量么。

 

本来这是社交网络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,也符合自由主义的诉求特征——凭什么我看什么要由你来决定,我要由我自己决定。但是,很快人们发现,事情貌似不是这样子的。

 

  • 猜中了我的兴趣,但大量同质化、低质量、谣言化的内容资讯纷纷扑面而来,看来看去都是这些内容,而且还得花大量时间去辨识,造成了看个资讯都在忙打假举报的局面。

 

  • 猜中了我的兴趣,我也喜欢看,但尽是搞笑、段子、有趣和猎奇的内容,这些人人爱看,但看完了又觉得浪费时间,常常产生自责的心理,因为心理有部分提升自己的诉求未得到满足。

 

  • 猜错了我的兴趣,不是因为我看了篇房产对经济的影响,就一定对房产感兴趣,然后就活该天天看房价要涨,要跌,互相喊的不亦乐乎。完全不感兴趣的东西,反复出现。

 

当然你可以说这是算法不完善导致的,很快机器就可以解决,你看的东西越多,越可以猜中你的兴趣点,越能准确推荐。这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兴趣问题,但却解决不了内容的质量问题,从大姑大姨大妈大舅母转发的朋友圈谣言可以窥探一二,这些文章要长度有长度,要数据有数据,要论据有论据,要阅读量、转发量、点赞数也都不落后,但它们许多就是谣言,就是无用的鸡汤。

 

这些稍有见识的人都能看出来的不靠谱文章,机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无法鉴别,于是打着科技的幌子,这些网站和应用提前把我们的阅读交给机器,只能让人们越来越得不到想要的,只能越来越远离。

 

基于兴趣的圈子推荐还会产生另一个问题,就是让人只能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范围,将视野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,超出这个范围,即使再是好东西,你也无法接触到了。认知的外延在一定程度上被锁死,人将越来越固化,自己用手在周围垒起一道墙。

 

人终究还是需要多元化的信息,来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。

 

我想也正是因为如此,『即刻』才会被这么多人安利吧,因为它的内容一方面是非UGC由人去精挑细选,另一方面不靠推送,而是靠用户自行订阅。简直就是内容资讯应用中的一股清流。这样最起码的好处是你看到的内容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证,再进阶点的好处是准确订阅到你喜欢的内容,而不会看到完全不喜欢的推送。

 

题图:Gerd Altmann
图片授权基于:CC0协议

如若不信:
网易做为最早的三大门户之一,喊着『做有态度的媒体』这个口号,切入到移动互联网领域,一度大红大紫,成为装机必备。然后试图变革,彻底改为机器推荐,数据一路下滑,是个可深入研究的推荐典型例子。

ruruobuxin

如若不信,扫码关注!

©原创申明 | 微信公众号“如若不信”和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原创,欢迎转发及完整标明原作者/链接的转载,若有其它形式转载请先联系,谢谢!